幼兒園的選擇,沒有所謂的對與錯, 選擇方式可以按下列幾個方面進行思考:
1.我最重視的是什麼?
2.我希望讓孩子學到什麼?
有大寶的爸媽,應該就不用太擔心,因為有哥哥姐姐打頭陣,弟弟妹妹通常會延續自己當初的選擇,
只要自己所選的幼兒園不在網友編輯的違規幼兒園地圖上, 而且又能在全國教保資訊網當中查詢到幼兒園基礎評鑑結果與報告。
但如果是替大寶選擇幼兒園,我該如何判斷呢?
♦ 我最重視的是什麼?
我們的選擇很多, 但是為了把握住最重要的事情,可以嘗試列如下的參考清單:
接送距離?
餐點來源?
學校使用的語言重心?
學校的場地?
學校的風評?
你可能很驚訝,為何把餐點來源放在其中的考量點當中,這是因為不是每一家幼兒園都有自己的廚房!
許多幼兒園因為節省場地以及做好風險管控,會用外面的廠商來負責餐點的部分。
這沒有好或不好,畢竟外面的廠商還是得注意營養以及衛生!
♦ 我希望讓孩子學到什麼?
每一家幼兒園所標榜的教學風格是不太相同的:傳統的幼兒園,就是按你我成長記憶中的,變化不大;
現在也有許多純外語的幼兒園標榜小孩從小就能適應外語的能力,那這方面的教學風格會偏西方的教育方式;
還有一種是蒙特梭利系列的幼兒園,標榜的是自己主動動手學習的"宇宙式"教學風格等等。
不管我們幼兒園的訊息是在網路上或是從朋友那得知,非常建議一定要去候選的幼兒園實地拜訪!
每個幼兒園都會有"學校日"來歡迎外面的家長去看去了解,自己親身走走看看才會有真實的感受!
去的時候,除了跟老師溝通之外,也別忘了跟幼兒園裡的其他家長聊聊學校的情況,相信做完這些功課之後就能知道怎麼替自己的孩子做抉擇!
應該都有聽聞過,開學的第一天在幼兒園門口上演依依不捨,生離死別的劇本,對某些孩子來說;
沒有父母的學校根本如世界末日般山崩地裂。如果這些反應正在上演,請告訴自己,這些都是正常的反應!
孩子第一天到學校,到一個陌生的環境,會遇上很多不認識的人。
我們自己到新的地方都要好好調整自己的心境了,更別說是第一次接觸社會群體的孩子們~
事實上,我們也應要好好珍惜孩子捨不得你的心情,畢竟隨著孩子成長,這種戲碼會越來越難看到壓(菸)。
心理建設的方式,建議有以下幾種:
轉變心境法: 你不是上學,你是跟更多的小朋友一起玩
刻意經營上學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,是開心的事情,不管從哪個角度切入,聽故事,或是交朋友,又或是有好吃的東西,
讓他們對上學有興趣和好感,這些都是平時要累積的,而不是突然間在上學前才經營,這樣效果有限。
建立安全感: 讓陌生的事先預演,建立彼此的信任
建立安全的方式,可以藉由讓孩子知道幼兒園是什麼、可能會經歷哪些事情、在平時建立跟他約定好的事不會黃牛、跟他說下課你會準時來接她等。
在建立孩子的安全感的同時,也應在放學後主動詢問及傾聽孩子當天的趣事與不開心,並給予及時讚美鼓勵,或給他適當的安慰。
潛移默化法:從半天班或是學齡前才藝班開始習慣
安排從沒有上過課的人,第一天就要上整天課,對孩子的壓力來說可能太大。
不仿在上幼兒園前,可以帶孩子上一些一個小時的課;在上整天班前,可先安排上半天課來做暖身,相信這些方式都可以幫助孩子們習慣幼兒園的生活。
在報名幼兒園的時候,學校會提供給你幼兒園的用品清單,購買的時候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,
畢竟這是孩子要用的,讓他們參與其中,是一種訓練也是培養孩子們自信的另一種方式,這個過程有益孩子入學的心理建設。
被要求準備的東西,會因為幼兒園而不同,但免不了都會討論到以下幾個部分:
睡袋 : 要上小班的孩子,除非學校有準備,不然會被要求準備睡袋,因為是要讓孩子睡午覺用。
睡袋的選擇,有一件式,也有三件式的:一件式的睡袋是將被子和墊子合在一起,但這種睡袋通常沒有枕頭;
而三件式的睡袋是將枕頭、被子與墊子都分開,有點像移動寢具的概念。
水壺:必備用品,最好買有背帶,而且背帶要有拆卸的功能。
這是因為學校如果有戶外活動的話,背帶是必要的,但如果在室內活動時,背帶可以放在家裡不用帶去學校。
牙刷及漱口杯:學校重視孩子們的牙齒保健,所以會要求孩子午飯後需要刷牙,這也是孩子練習自己刷牙的好機會。
選擇的時候,建議讓孩子選擇覺得好用也會使用的牙刷和漱口杯,讓孩子更心甘情願的做。
餐具:不是所有的幼兒園都會要求學生帶餐具,但假使能自己帶的話,可以備一下。畢竟自己的餐具,衛生總是能自我掌握。
依賴小物:原則上,許多的幼兒園不會讓孩子帶自己的玩具上學,但如果學校允許的話,讓孩子帶上自己喜歡的娃娃、玩具或小被被,
是能帶給孩子一些安全感,只建議短期操作!父母親還是要鼓勵孩子融入新環境,一但孩子習慣了,這些依賴小物其實就不太需要了。
有一句話「沒關係,去幼兒園之後老師都會教」是一個相對不建議的想法:孩子的生活教育建議在入學前就可以在家培養,
入學後則建議要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,這樣會對孩子有幫助!
老師畢竟要看很多的學生,很難關注到所有孩子們日常的瑣事,
更何況到學校之後,老師還需要花很多時間處理小孩之間的其他事情,如建立教室規矩、同學告狀等等。
父母親在家就事先建立孩子好的生活習慣,讓孩子能學會自主進食、自主喝水、大小便、表達自己的需要,這樣到學校後,
從能夠在別人面前自理得到自信心,也能與老師和其他同學相對順暢的溝通與相處,這都會有助於孩子適應群體生活。
剛開始上學的孩子,一定會遇到許多問題!身為父母親,除了要愛護他們、保護他們、還要學會教導他們和相信他們!
當孩子遇到人際關係的問題,除了要多聽孩子說的,也要反覆多角度的詢問孩子所說的話,來給自己更多的資訊判斷這件事情的原委,
情節嚴重的,也可以與老師進行側面的了解,切勿隨便判斷,畢竟孩子的記憶與表達還是會有混淆的情況發生。
曾經聽到一位老師的分享:有個爸爸每天下課都問他的孩子今天學校有沒有人「欺負」你,
小男孩每天都是說同一個同學,結果家長和老師打聽之後才知道,那是他最好的朋友,每天都玩在一起
但因為玩溜滑梯,難免會有拉扯,所以小男孩就以為他同學欺負他,但在老師的觀察中,是沒有甚麼問題的。
這些情緒上的問題,處理起來可以變複雜,關鍵在身為父母怎麼看待和處理。最好在他們還很幼小的時候,養成跟他們多說話,幫助他們表達,並釐清楚感覺。
其次,建議用更中立一些的問法:不要問"誰欺負你?",而是問他"發生什麼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情",這樣有機會得到更客觀的回答。
相信孩子可以為善的,幫助孩子們了解他們所遭遇到的事情,給他們出意見也跟他們一起解決問題,相信在過程中,也會對親子關係有很好的互動!